初次见到吴万晓董事长,迎面扑来的是一张朴实的面容,这张面容透露着近三十年的金刚石制品行业的风云变幻,这位“行业老人”对金刚石制品的发展历史了然于胸,对下游的痛点更是如数家珍。
三研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,前身为郑州万邦磨料磨具有限公司,公司从1992年便开始在金刚石制品行业深耕,主营各种精加工金刚石磨具和金刚石制品,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改进,从2010年3月份专业研制针对铸造行业的金刚石磨轮,经过多次调试,终于在2010年11月份研制成功。
自己的产品如何打动客户,用吴总的话说:“没有金刚钻,不揽瓷器活。”国内客户选择产品逻辑其实很简单,就是这个产品是否在单位时间内产生较大的价值。“我们公司的产品其实一直向这个方向发展研发,性价比一直是我比较重视的产品特色。”吴总对记者说道,“性价比尽管只有三个字,但是却饱含着产品的使用寿命、耐磨度、锋利度、价格等重要信息,有的产品单片便宜,但是使用寿命短,中间的更换成本没有计算在内,并不是性价比好的产品。”
三十年的行业经验,专注于产品
据吴总回忆,他1992年便进入了金刚石制品行业。当时市场充满了机遇,大批买家排队购买金刚石相关产品,那个时候真是卖方市场,而自己也是在那个时候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领域,一干就是将近三十年。
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压力,生产绿色化、安全化的要求,在传统的铸铁铸钢领域对磨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国内传统金刚石工具市场竞争愈加激烈,利润率不断下降,价格战对行业伤害也越来越大。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是市场的共识。作为一个富有经验的老兵,紧跟市场,研发新产品成为吴总首先考虑的事情。
国内用于加工铸铁的工具主要为硬质合金刀具、刚玉(或碳化硅)磨具等,这类工具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着加工效率低、加工质量差、工具安全性低等缺点,尤其在加工材质为耐磨铸铁以及铸铁件的白口层、孕沙层时,这类工具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。
吴总将创新研发指向了这样一个传统市场,一是因为传统市场的需求仍然强大,二是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以及适应性更强,自己研发的新产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,得到验证。
没有金刚钻,不揽瓷器活
在交谈中,我们谈到德国、日本的企业,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深耕令人敬佩,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个国家的隐形冠军企业是如此之多。《诗经》中也有句话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,正是印证了“琢磨”二字的深意。在传统文化中,我们对工匠之心的推崇并不落后,比如成语“匠心*运、一丝不苟、鬼斧神工”等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推崇。在吴总看来,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要有无数个“工匠之心”才能支撑,而自己希望是其中一位。
好产品是会说话的
用吴总的话说:“好产品是会说话的。”这款金刚石工具的研发首先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充分肯定,不管是锋利度、耐磨度、使用寿命都是同类产品的*。
“有些客户订购了一大批。我目前正在考虑扩大产能。”刘总如是说,“这款产品完全遵照绿色化、环保化、安全化考虑的。产品直接和设备焊接在一起,更换的时候可能会成本高一点,但是保证了安全。”铸铁、铸钢磨削的时候,安全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件事,以前的产品可以更换,在高速转动的情况下有时候会脱落,一旦脱落,后果不敢设想。因此这款产品在设计的时候特别考虑到了这一点。
同时,产品锋利度、耐磨度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,使用寿命也大大加长,从长远来看,产品的性价比较高,这是较令吴总满意的一点。性价比其实是很多公司采购考虑的重要因素,产品是从市场来,然后再得到市场验证,在吴总看来,这是商业的一个非常正常的闭环。目前市场这块,产品已经供不应求,吴总针对于这款产品申请了**。在他看来,技术是产品的立身之本,创新是产品的市场之魂,只有如此,产品才能顺利进入市场,打开销路。